贞观十七年十二月癸丑,太宗谓侍臣曰:“今日是朕生日,俗间以生日可为喜乐,在朕情翻成感思。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追求侍养,永不可得。仲由怀负米之恨,良有以也。况《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奈何以劬劳之辰,遂为宴乐之事!甚是乖于礼度。”因而泣下久之。
仲由怀负米之恨: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据《孔子家语》记载:子路生长在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他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子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后来子路发达了,环境和物质条件好了,可是他的父母已经先后过世。生活环境这么好的情况下,他很想要报答父母之恩,可是父母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他非常的痛心。
“哀哀”二句:语出《诗·小雅·蓼莪》。意谓哀伤我父母,生我真劳苦。
贞观十七年(643)十二月癸丑日,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民间认为生日可以高高兴兴、欢欢乐乐,而我的心情反而成了感慨和思念。当了君主,统治天下,拥有四海,想求得侍奉双亲,却永远无法做到了。子路怀有不能为父母背米的遗恨,实在有道理。况且《诗经》上说:‘哀伤我父母,养育我真劳苦。’怎么能在父母劳苦的日子来举行宴会庆祝呢!这太有背于礼仪法度了!”因此太宗哀伤哭泣了很长时间。
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奏所定新乐。太宗曰:“礼乐之作,是圣人象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由?”
御史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
太宗曰:“不然,夫音声岂能感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相感,故闻而则悲耳。何有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树》、《伴侣》之曲,其声具存,朕当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耳。”
尚书右丞魏徵进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在人和,不由音调。”
祖孝孙:隋唐间乐律学家。幽州范阳(今北京西)人。祖氏家族律历算数学的传人之一。隋初开皇年间任协律郎,参定雅乐,曾奉命向陈山阳太守毛爽学习“京房律法”,亦曾建言用“三百六十律”,未被采纳。入唐后,历任著作郎、吏部郎、太常少卿等职。武德九年(626)唐高祖“诏太常少卿祖孝孙,协律郎窦琎等定乐”,至贞观二年(628)乐成。新乐:《乐府诗集·郊庙歌辞》曰:“武德九年,乃命祖孝孙修定雅乐,而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杂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唐乐,贞观二年奏之。”祖孝孙等所制定的新雅乐有八十四调、三十四曲、十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