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说“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又说“处在有
《孙子兵法》中说:“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又说:“处在有利的情况下能考虑到不利因素,事情就可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能考虑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为什么这样说呢?
汉将韩信攻打赵国,赵国陈兵于井陉口。韩信于是率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停止前进,安营扎寨。及至半夜时分,下达命令,准备出发。韩信选拔了两千名轻装精锐骑兵,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藏在山中,窥望赵军。他告诫说:“赵军见我军逃走,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这时,你们就迅速攻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将我军的红旗插上。”他让副将给战士们送去干粮,并说:“今天打败赵军后开饭。”各部将领都不相信会这么容易就取得胜利,嘴上却都答应说:“好。”韩信对将领们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并构筑起了坚固的工事。在没有看见我军大举行动之前,他们是不肯攻击我军先头部队的,因为他们怕我军遇到险阻后就撤退。”韩信让一万战士先行出发,背水列阵。赵军见此大笑。天明之后,韩信竖起汉军主帅的旗帜,擂鼓率军出了井陉口,赵军这才打开营门,出来迎战。双方激战良久。这时,韩信与张耳故意扔掉了军旗和战鼓,向背河列阵的汉军逃去。背河列阵的汉军打开营门,将韩、张迎入营内。又与赵军激战。赵军见韩信溃逃,果然全营出动,一边争着抢夺汉军的旗鼓,一边争着追赶韩信与张耳。这时汉军已全部退到背水设营的阵地,他们无路可退,所有将士背水而战,人人拼死冲杀,勇不可挡。韩信先前派出去的两千名骑兵,乘赵军全体出动争功夺利的时候,迅速攻入赵军的空营,将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两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攻不下,就想退回营中,可近前一看,营帐里插的全是汉军的红旗,十分惊恐,认为汉军已把赵王及其身边的将领都活捉了。于是赵军大乱,纷纷逃窜。赵军将领杀鸡儆猴,一连杀了好多逃命者,仍不能扭转溃败之势。这时汉军两路夹攻,赵军大败,在泜水河边斩杀成安君,活捉了赵王赵歇。
诸将效首虏,留贺,因问信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之中,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能素抚循士大夫也,所谓‘驱市人而战’,使人人自为战,今与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曰:“善。非所及也。”
魏太祖征绣,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贾诩曰:“不可追也。”绣不从,果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战必胜。”绣收散卒,复追太祖,战果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皆如公之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军势百途,事不一也。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魏军新退,曹公必自断其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还,必国内有故也。既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也。故虽用败兵而胜也。”绣乃服其能。
此利害之变,故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杂于害而患可解”。此之谓也。
诸将领论功行赏,前来祝贺胜利,因不明白韩信的策略,问道:“按兵法上说,陈兵列阵应右背山陵,前离水泽。而将军您却命令我们背水列阵,还说等战胜赵军后开饭,我们心里当时都不信服。但我们还是胜利了,您使用的是什么战术啊?”韩信说:“这种战术兵法上也讲过,只是各位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再说我也不是能做那种安抚工作的士大夫,所谓的‘驱市人而战’,就是使众人各自为战。如果把士卒都安置在可以逃生的地方,遇到死亡的威胁,他们就会全部逃走。我还能指挥使用他们吗?”各位将领说:“此计高明。我们是无法比的。”
魏太祖曹操征伐张绣,交战不久便领兵撤退。张绣随即追击,贾诩说:“不能追。”张绣不听,结果失败而归。贾诩说:“现在赶快去追,定能取胜。”张绣于是召集散乱的士卒,再次追击曹操,果然取胜而归。后来张绣问贾诩:“第一次我用精兵追击曹操的退军,您却说一定要失败。我撤退回来,第二次又以失败的士卒追击胜兵,您却说一定能取胜。两次的结果都如您所料,两次都不合常理,为什么却都应验了呢?”贾诩说:“这并不难解释。战场形势变化无穷,没有定式。您虽善于用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撤退之初,曹操必会亲自断后。虽然你的追兵精锐,但一来你不是曹操的对手,二来断后的也都是些精兵强将,从而我断定你一定会失败。曹操进攻你的时候并无失策,但还没有全力进攻就撤退了,一定是其国内出了问题。曹操既已打败了你,必会轻军快进,留下大将守在后面。留在后面的将领虽然勇敢,但不是你的对手。所以即使用失败之兵追击也能取胜。”张绣听后很佩服贾诩的才能。
这些就是利与害的相互转化。“陷之死地而后生,在不利情况下能考虑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要给士卒营造一种险恶的环境,从而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亡地”“死地”“陷于害”这些险恶的环境,会给士卒们一种内在的压力,从而激发出他们更深层次的潜能,使他们发挥超乎寻常的勇气,从而化险为夷、反败为胜。有时候,当我们遇到困境时,也可适当运用这策略。在与对手进行谈判遇到阻力时,先把对方置入进退两难的“死地”,然后等他理清思路、考虑成熟后,再给其一线生机,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地达到目的。
古代奇书《鬼谷子》中有:“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比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可见,“奇正”是用兵打仗的要旨。一个高明的将领,不仅深知“奇正”是可以关乎生死的,而且能做到出奇制胜,在敌人防备前就已经战胜了敌人。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太公曰:“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孙子》曰:“兵以正合,事以奇胜。”何以明之?
魏王豹反汉,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