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看剥莲蓬。
这首词也是描写农村生活。作者那时退隐在江西乡间,这词所反映的当是江西上饶一带农村的风光。上片表现乡村生活的和平与安宁,写老人过着美好晚年生活。下片写村中劳动情况。
首两句:在青草溪边看见一座低小的茅屋。第三句写人:尚未见人,先闻其声。“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里”不是说作者自己喝醉了酒,而是听到有人带着醉意用吴音交谈。醉里闲谈,正是写农民们过着安宁的生活。这里“吴音”泛指南方话,江西古时叫“吴头楚尾”,在吴、楚之间,所以江西话也可以叫吴音。他听见这样柔和娴婉娓娓动听的语音,初以为一定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谈情,但是一看,却感到惊奇: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用“相媚好”一词来形容这一对老年夫妇的软媚的“吴音”,更能表现出他们美好生活和心情。这不仅是写人物的心境,主要是写整个农村的平静光景。社会情况通过少数人的语音来描写,是很高妙的手法。在句子安排上,用倒装章法,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出乎意外,才令人惊异;如果顺着次序先写人,后闻声,便不生动了。
上片写老年人,下片则写年轻人。通过这个人家三个儿子的举动,描写出整个农村的劳动生活。大儿、中儿都在劳动,只有最小的一个,什么都不干,在溪头看剥莲蓬。这是说,除了最小的以外,其他一切的人都在劳动,用侧面写法,突出乡村无闲人的光景。“无赖”在这里当“淘气”解,并不是责骂的话。“溪头看剥莲蓬”,把小孩子的年龄特征、贪食好玩的神态都刻画出来。说“最喜小儿无赖”,是用反衬手法来加重语气,譬如我们说:“除了瞎子以外,谁都看见!”“除了聋子以外,谁都听见!”这比直说“无人不看见”、“无人不听见”有力得多。(末了一句,四卷本《稼轩词》及《花庵词选》都作“溪头卧剥莲蓬”。)这也是写小孩子不正经参加劳动。如果理解为下片四句是写全村人包括小孩子在内都参加劳动,那就未免贬低这几句的艺术手法了。
辛稼轩的农村词,大多数作于江西上饶和铅山。当时这一带地区表面上比较安定,辛弃疾在农村词中反映出农村外表上比较安定的一面,没有进一步揭露农村里的阶级矛盾,这是他的作品的缺点。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之所以把农村描写得这样美好,正是表现他对当时官场恶劣空气的不满。辛弃疾自号“稼轩”,又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取了“禾”旁的名字。他还有好几首怀念陶渊明的词,在一首《水龙吟》中说:“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他把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亩的陶渊明引为异代知己,这都说明辛弃疾在被迫罢官以后表示出来的对官场的厌恶。与官场情形相对比,他增长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他把这种喜爱农村的思想,通过高度的艺术手法表达在这首《清平乐》中。他的这些反映农村的作品在宋代词坛上是一丛珍贵的花朵。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 走路是不用花钱的养生保健方法 不同方法功效不同[图]
- 适合周末的八种健身时尚运动 减肥健身效果非常棒[图]
- 懦软弱宫之奇为人懦不能强谏宫之奇春秋时虞国人虞国大夫对内忠心[图]
- 主人起舞娑盘 能者穴触别端 腾觚飞爵阑干 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图]
- 神明指人的神情失志失去神智;神志失常王丞相王导,先度时贤较早[图]
- 最后老子用“以其无死地”这样一句深刻的话概括了善于养生之人使[图]
- 这首诗写他特意到洛阳去拜访老友千里来访也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图]
- 【译文】,颜回说道“我有所增进了”孔子问道“你的增进指的是什[图]
- 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图]
- 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