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安静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和山中的幽石才能进入幽玄之境;追逐
喜欢安静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和山中的幽石才能进入幽玄之境;追逐荣华富贵的人,面对悦耳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便会不知疲倦。只有那些自得其乐的高人,无所谓喧闹冷寂,无所谓繁华衰败,无时无处不是他逍遥自在、怡然自得的天地。
对于世俗之人来讲,似乎每个人的快乐都必须有所凭借。喜爱清静的人要依靠清静的环境、清空的事物,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宁静;喜欢享乐的人的快乐凭借着轻歌曼舞,没有这些就兴味索然。但一个在道德上圆满的人并不需要这些。他的内心就是快乐的源泉,他可以自给自足,无须外求。这样的人追求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雅趣。凡事都不受任何外物的影响,没有喧嚣寂寞的分别,也没有荣华衰枯的差异,他们永远能悠然自适于天地之间。放弃了名利之心又何必强求环境的喧静,抛却了荣辱是非就不必在意人间的毁誉。心是快乐的,人生便处处都是快乐的。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饱尝人间酸甜苦辣的人,任凭世事反复、变化无常,总是懒得睁开眼睛看看;看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人,随便你像喊牛马一样叫他,他也只管点头称是。
尝尽人生百味的人,什么都经历过,覆雨翻云于他而言早已习以为常,睁不睁眼又有什么区别?饱经世间风霜的人,什么荣辱都遭遇过,呼牛唤马对他来说不过是个称呼,随你怎么喊、以什么态度喊他都会点头称是。归结于一条,就是淡然处世,冷眼观世。敬不为荣,唾不为辱,一切不必放在心上。对于一个把什么都放下、都看开的智者而言,你又能拿什么去打动他呢?
我们的灵魂深处其实都住着一位智者,只是我们心中太多的欲望和杂念将他深埋住了。只有等到我们把心头这些纷繁的东西看破了,清理干净了,他才会端坐于我们面前,与我们谈笑风生。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俱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世人按照常情,听到莺啼就高兴,听到蛙鸣就生厌,见到鲜花就想培植它,看见野草就想拔除掉,这都是根据它们的外表来决定自己的好恶。但如果从天性自然来看,有哪一种动物不是按照自己的天性来鸣叫,又有哪一种植物不是按照自身的本来面目在展现生机呢?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自己的狭隘给自然涂上不属于自己的颜色。喜鹊名中有喜,声中含喜,登梅则是喜上眉梢,临门则喜从天降,处处洋溢着喜气;乌鸦就可怜了,“夕阳一片寒鸦外”“枯藤、老树、昏鸦”,乌鸦总是脱离不了衰败的景象,好事似乎与它无关,受到冷遇是自然的了。生活方式、行为天性的不同,使万物灵长对它们划出了高低贵贱,人类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其他生物的命运,这似乎有失公允。
自然界本来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庭,人类作为家长如果不能做到天人合一、宽怀包容,总有一天会导致它的分崩离析,自己也终将无家可归!
当怒火欲水正沸腾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当人怒火上升、欲念翻腾时,往往不能克制自己,明知不对,却偏去违犯。知道这个道理的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在此紧要关头,如果能转变念头,那么即使是邪恶的魔鬼也会变成仁德的君子。
人内心的邪念是魔鬼,当这股邪魔的力量胜过理智,人又不加以控制的时候,就会做出让自己懊悔不已的事。然而,如果能用理智和毅力加以适当控制,就能铲除心中的怒火和欲念,使邪恶的魔鬼变成仁慈的正神。其实,“怒火欲求”全在于人的一念之间,内心生起邪念时便是魔鬼,良知映现时便为圣神。
- 躬自身阅容纳遑暇犹言“哪里来得及”恤忧念后我离开后的事方筏子[图]
- 松树子小松树子表示稚小之物,楚楚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按孙绰[图]
- 喜欢安静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和山中的幽石才能进入幽玄之境;追逐[图]
- 辒一种攻城器械《孙子兵法》杜牧注曰“辒四轮车排大木为之上蒙以[图]
- 畜于大成《主术校释》“畜”字当依“九年之储”作“储”离马宗霍[图]
-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图]
- 冀阙古代宫城正门前两侧的城楼一般在此处公布法令咸阳在今陕西咸[图]
- 马子才是顺天府人世代爱好菊花到马子才尤其嗜好一听到有好的品种[图]
- 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归父使于晋还自晋至柽闻君薨家遣 帷 哭[图]
- 杨业是哪儿人史传记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地方麟州新秦([图]